close

今年起為了讓服務貼近個案的需求,除了年年因應婦女的狀況而修正團體內容、形式之外,

今年因為經費許可加上自告奮勇,團體工作變得很多元化,親子團體活動、婦女自我照顧工作坊、目睹暴力兒童團體、婦女支持團體,

不諱言,就是一整個希望年度串聯起來,讓不同需求的的婦女有不同的選擇。

算一算自己帶領團體的經驗不算多,真正親自帶頂多算第四次,其中一次還是嘗試性的親子活動。

以12年多的社會工作經驗來說,真的次數算少,原因就不論述了。

第一次帶團體的經驗約在五年前,當時經驗匱乏,環境雖佳,但出席人數少得可怕到曾經只來1人。

第一次的挫敗經驗,讓我間隔約兩年才又開始升起信心。

社工的個案,團體工作往往都外包給外聘講師,這些講師大多是心理諮商背景的師資。

這幾年下來,我真的發現社工帶領團體的經驗嚴重匱乏,而真正能指導帶領團體工作的老師不見得都多。

年初,在規劃一系列團體活動之後,其實我心裡一直為著五月的工作坊在焦慮著而不自知。

幸好,2月下旬有機會參加楊蓓教授帶領的團體動力工作坊,見識到何謂團體工作。

這裡面不特別去談什麼技術,就是面對當下、處理當下;傾聽需求、回應需求;

我記得楊蓓老師說現在很多社工都是耍嘴皮子,意思是只有嘴上功夫,但沒有真正的傾聽、同理。

楊老師又說,現在帶領團體的工作者往往都用很多花招(意旨時下流行什麼工具就用什麼工具,例如桌遊...)。

其實,我當時想著,近年來在實務界常有類似這樣的訓練課程,然而社工參訓後得到什麼?

我認為是可以多方體驗、多加認識,累積經驗;工具可以是一種催化的媒介。

籌劃階段,我一直覺得自己的籌碼很少很少,曾想過去蒐集資料、到處看看。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人事異動帶來的負荷有點吃不消,只好逼著自己在一次兩天一夜的公差中的那個晚上,緊急拼湊出初稿。

經過和伙伴短短沒幾小時的討論,就完成四天的工作坊內容。

如釋重負般的我,又放下繼續我的其他工作。

然而,這壓力並未降低,第一天雖有內容,為了找相關的催化工具,可是費煞了我很多晚上的時間。

昨天準備第二天的團體,比第一次花的時間更短,

但是昨晚的夢到嚇了我,我居然夢到我梳頭髮時白黑相間,天啊!我居然一頭白髮!

或許,我最擔心的不是我準備的內容,而是出席的人數。

雖然,看了楊老師的資料已經激勵我要去突破人數的思維,但人太少也真的難以有團體動力的運作。

一路上,我只好祈求觀世音菩薩,讓這些婦女們有勇氣可以走出來吧!

菩薩果然有聽到我的呼喚,今年人數有五個,雖然還是少了些,而且有的還晚到。

團體動力的狀態並不如第一次的狀況佳,但是也還算有達到目標。

我也在思索,這兩次的團體準備期間,我的起心動念,飄忽忽地、不夠踏實。

飄忽忽地,是因為情緒無法保持平靜(可能我真的不夠精進做功課),起伏很大。

不夠踏實,是因為我發現自己所知、所學還是非常非常非常不足。

經驗不能靠帶領來累積,而是在知識面如何增長帶領技巧,這是最需要且急迫地要涉取的技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社工與生活隨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