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再次成功挑戰自己

幾個月前因緣際會之下,在某個委員會裡被提起自己的一個案例,

當時被某曾任立委的委員以及副縣長口頭邀請投稿,

當時已點頭承諾了,就不得不做點什麼了。

其實,轉寫一個成功案例並不難,因為這也是整理自己處遇過程的一個大好機會。

不在計畫中的事情,只能放在繳交期限前才動筆。

經歷一個多月的撰文、修改,還好有老師指導,

這次的指導過程讓我收穫非常之大,因為我反思到自己會做處遇,

但在圖示、理論的部分比較弱,

因此,讓我在今年準備評鑑的時候可以沿用這樣圖示的概念。這是兩個收穫。

今日的發表論文中,從前一晚的演練中發現自己還是無法清楚表達,

於是開始有點焦慮起來,後來只好利用乘高鐵的一個小時再好好練習。(此時會覺得高鐵的寧靜真好)

緊張時就讓自己回到呼吸、覺察身體反應,漸漸地焦慮感很降低很多。


我的報告順利發表後,回到上午場次的圓桌案例討論,來了一位專家學者代表的走動式桌長來,

她說她特地來我這一組,因為她對我報告的案例很有興趣(我非常訝異,還好吧,有這麼激勵人嗎)

因為她的到來,讓我成為這組要討論的案例提供者,於是我又繼續分享更細微的網絡合作經驗,

這位學者(我真的不認識)邊聽邊畫作紀錄(我看到好厲害喔~~簡短有力的筆記~~這點我也很弱),

在這討論過程中,我自己發現確實做了很多,同組夥伴多能給予肯定與提出優勢面(要討論的網絡優點)。

隨著討論結束後,我的心情更加沉澱輕鬆很多,

拿了飯盒看著手機,吃了幾口非常硬的米飯時(這是我第一次連一半的飯都吃不下去),感覺嘴巴有點勉強地咀嚼,

這時有人拍了我肩膀,又是這位老師,哈哈。

老師她再次跟我聊了這個案例的特殊性,以及她從我報告中感受到我從孩子、網絡來介入這個家庭,

(我心想,我們機構內都這樣評估處遇的啊,不是很正常嗎?)

但她提到她自己在北部公部門的經驗,與網絡之間的合作經驗是如何又如何。

突然有種默契,對體制、兒少服務有很大的感觸,又回饋我很有家庭系統的概念(我又想這不是應該都要有的嗎?),

原來,她以為我來自life line的機構應該是心理輔導背景的,我正名了我來自社工系。

就這樣交換名片、聯絡方式,我聽到她來自實踐、台北大學,我順道問一下是否認識楊蓓老師,

她說很熟,呵呵,還說曾經去法鼓山禪修過(楊老師帶去的),

原來都是同道中人,都認同從禪修中認識自己、覺察自己的重要性,

也難怪中午能一聊就聊上近半小時,越來越覺得相見恨晚似的,哈哈。

不過,我感覺到這位老師(很年輕,感覺沒大我幾歲)非常真誠(可不是因為她稱讚我)、很平易近人。

正所謂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也枉然。

今日,再次挑戰了自己在百人以上的會場分享自己,給自己一個讚。

也認識了一位很有理想來自實務界的老師!也看到了今日主辦單位精心規劃的討論模式,超讚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社工與生活隨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