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中在翻精讀班的講義時,再度看到這兩句話時特別有感:『隨緣盡份』、『盡份隨緣』。
『隨緣盡份』的隨緣是副詞、盡份是動詞,意思是說應隨順當下的因緣條件去盡本份。
『盡份隨緣』則是盡份是副詞、隨緣是動詞,意思是說在已經努力改善盡份之後,應隨順當下環境條件的因緣。
盡份其實就是『負責』。
有時我們須衡量當下的內外在條件去努力,做最好的判斷或選擇。
有時我們需在努力付出之後,盡本分之後,若結果無法盡如己意、無法盡人意,則還是要隨順因緣。
有的人會執著在努力付出之後一定要有對等的成果出來,自己才會放過自己,若無對等成果,於是煩惱就纏住了自己。
我們需要清楚在我們所處的環境之中,外在的干擾因素很多,很多的無常是無法預測與掌握的。
另一種情形是, 在處理過程積極度不夠、少了點用心,這類的人有的會在乎結果,有的則是一點都不太在乎,最後往往會造成別人的困擾。
在這忙碌的生活之中,每個人都會面臨不同的身分角色,而每個角色都會有該角色所應該負責的工作。
就以自己最近剛搬出來住,在阿姨家我像個客人、又像個家人、又像個房客。
一旦自己認為是房客,我一定會都在房間內而不跟阿姨互動;
一旦認為自己是家人,我一定會主動去問候和關心;
一旦認為自己是客人,我一定會非常之客氣地距離感。
所以,我也需要一直檢查自己的心態和念頭,一發覺不對勁就須立即改變!
在這忙碌之中,我們又必須與他人合作;
不過,與人合作這個議題,真是一大學問。
相互契合之人,必能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即使是工作,也能苦中作樂或是樂中更樂。
但是合作對象若是不那麼契合時,這箇中滋味就真是五味雜陳了。
不過,面對這樣的情境時,最好需要先檢視的是自己的內心,
先內觀自己的起心動念,再正面解讀、逆向思考一番,往往在心境上會有所不同的變化。
若是面對這樣的情境時,總是先檢討別人,最後往往是兩敗俱傷〈尤其是得內傷〉。
最後,以聖嚴法師的法語做ending囉:
聖嚴法師:『不要跟他人比高比低,只要自己盡心盡力。』『不跟自己比,不跟他人比,只知努力於現在,隨時準備著未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