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的多元文化種子培訓工作坊,
雖兩天同老師帶領、內容一樣,但我認真聽下來,兩天的感受並不同,
其實,我感覺自己[有些東西]持續被震動著。
感覺得到老師帶有中,雖有不同聲音出現,
但老師去傾聽、接納,並引導學員去感受異地而處的感受,沒有評斷。
雖然小組討論過程中,有順利、有招架不住時,
其實,往往遇到類似"招架不住"的情況時,我們自己才會被衝擊到,也才有動搖既有觀念的時候。
多元文化的概念並非因新移民的加入而產生,
在台灣社會早期即有本省、外省、原住民、閩南人、客家人等不同族群,
不同族群、文化背景的結合,必然會經過一段"磨合期",
磨合是為了使彼此間的差距更縮短,相對地也需付出代價,
往往在磨合期間,缺乏理解而產生的誤會、爭執也不少。
當我們要求新移民要融入"我們的社會"時,是否有想過我們當下抱持什麼態度去面對"他們的"母國文化?
我們何時曾想過要去瞭解他們的文化?
上了幾次這樣多元文化薰陶的課程後,心理有很強烈地想對她們的國家文化多瞭解,
從一開始加入中心業務後,就想找個機會學幾句外語。
在我心理,最近的衝擊並非來自新移民,而是傳統父權與現代女性間的衝突,
雖我不敢稱自己是現代女性,
隨著工作性質而不斷接收外來資訊及衝擊,自己的心態、想法也不斷地在調適、更動,
然而回到深處的家庭、社區中(鄉下且傳統的環境),這又會產生另一種衝擊。
這過程都沒有對與錯、是與非,一切都是變動的,觀念也是、想法也是,
人處在環境中不免會受到影響,自己處在新觀念與傳統觀念之間,
有時會覺得自己亂了,有時覺得自己身上的想法、觀念並沒有絕對,
這好或不好,沒有定論,不斷地覺察自己、省思,或許會得到屬於自己經驗的觀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