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志工們一起出遊,天公賞臉,給了挺熱情的氣候。
這次參加的人員比較多元化些,除了協會「兩隊」的志工之外,還有某社團的成員及眷屬。
挺特別的一次活動!
這一路因為氣溫高且多有走路運動到,所以衣服反覆濕了三次吧,可見汗流量大的哩!
(上圖:在角板山公園裡拍攝的,很喜歡這條溪臥在兩旁的茂盛叢林中)
其實今日挺不錯的,放放鬆自己,尤其在瀑布附近時,聽到瀑布、急促的溪流聲,
就覺得挺棒的!似乎這些溪流聲在洗滌心靈上的微塵似的。
~~~
不過,就在車上聽到某承辦人的說明後,他話裡頭有個地方又牽動到我內心很在意的點。
簡單說之為「立場混淆」,說者有自己的立場、聽者亦有自己的立場。
更簡單從協會的組織來說,兩隊志工都是協會的志工隊啊(雖然有先後成立的順序),
但連我這個督導都被稱為是婦幼的督導,這個就讓我更去思考這個「婦幼的督導」的意思。
說者是指「這個督導的辦公在婦幼中心裡,故稱之?」,亦或是『婦幼中心底下的督導』?
其實我不在乎被稱哪裡督導,而是發現在說者的談話立場中,有「立場」不明的嚴重問題!
試問自己不是協會聘任的嗎?只不過我在中心執行協會承辦的某項業務啊。
而婦幼志工不就是同樣的意思嗎?
或許這個「立場」不明對某些人而言並沒有影響,
但在我看來,是從上面組織管理就有這樣的不明立場存在。
但這會影響什麼勒?
我總覺得這會影響「團隊合作、團隊凝聚力」。
一個組織裡的所有成員若對組織有著某程度以上的認同感,這組織不團結也難!
反之,則是內部容易出現矛盾、失衡的狀態。
例如,像台灣長期有國家定位不清的狀態,
導致兩大黨派相互矛盾、攻擊(這當中自然也有權力、利益的影響),
甚至面對他國欺侮時,依然內部無法有高度的凝聚團結,
仍有些會製造混淆視聽、不清楚自己立場的攪和者出現。
兩個隊都是在協會組織下的志願服務團體,即使有先後順序,自然也在協會下的平行部門。
無法好好正名,一直是我很care的點,即使我知道或許有些伙伴不認為如此,也不這麼想,
但我總是有此濃烈的反彈感。
不知是我對還是錯?還是我的忠誠度太高所致?!
暫時無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