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拜讀洪仲清臨床心理師著作的「找一條回家的路」一書,
剛好讀到外督老師曾提及的「情緒勒索」一詞,
激起我心中的好奇,認真的反覆閱讀。其中有幾段話挺有意思的:
情緒勒索者,他會一直要某種心理層面的東西,也許是親密感、成就感,或安全感,
而通常會讓被勒索者感到壓力與痛苦。
情緒勒索者很難被滿足,且因為被勒索者很可能心不甘情不願,
更是讓勒索者不滿,所以這種狀況很難有停止的跡象,讓被勒索者備受煎熬。
被勒索者常可能被塑造成罪人,沒持續對勒索者付出,就是不盡自己的責任與義務。
情緒勒索者與被勒索者常成為一組配對。
情緒勒索者,可以是任何角色,父母、丈夫、妻子、孩子、手足...等。
只是通常在關係中較強勢者,運用起來影響力較大。
情緒勒索大略有幾個階段(作者借用心理學家蘇珊 佛沃博士的定義):
一、勒索者提出要求:勒索者為了達到目的,不容許被勒索者有太多討論或改變的餘地。
二、被勒索者試圖抵抗:被勒索者想要維持自我的完整性,所以用口語、肢體,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勒索者繼續加壓:勒索者開始用各種手段,動之以情、說之以理,讓被勒索者產生負面情緒,
如罪惡感或恐懼,以滿足勒索者的需求。
四、被勒索者妥協:被勒索者可能為了維持關係,或者暫時要避免不好的結果發生,
就不再堅持自己的想法,因而破壞自己的原則,犧牲自己的利益。
五、負面循環:勒索者的手段達到目的,被勒索者暫時解除壓力,形成了一組配對,
讓雙方陷入負面的互動,又沒辦法逃脫。
有些勒索者因為不想對自己的情緒或需要負責,所以都希望被勒索者,能自動自發滿足勒索者的需求。
也常用非常迂迴或暗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要,要面子也要裡子。
﹝你決定就好﹞有時勒索者會說出這段話,但千萬別當真。
如果我們完全照著自己的想法去做,勒索者又會處處反對,最後還是要照勒索者的想法走,事情才能順遂。
被勒索者,因為不斷屈服,自尊受影響,也常覺得自己軟弱。因為常處在壓力狀態下,更可能出現身心疾患,
且常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特別是累積了許多憤怒,但沒有出口。
認清自己的需要,懂得設下界線、抵抗壓力,與表達自己的意見及想法,就比較能在心靈上獨立與依賴的平衡。......
看完這一篇後的今日,與幾個婦女接觸中,我就發現情緒勒索型的配偶,尤其言語攻擊到令婦女無法脫離受暴環境,倘若離開、不去照顧配偶(因傷癱瘓,僅有雙臂、頭部能動)而產生的罪惡感,致使循環不斷。
我也一直思考這樣的婦女可以怎樣得到救贖?如何激勵其對生命的鬥志?
因著擔心不當介入而促使婦女的配偶申訴(只要不順其意就投訴),戰戰兢兢,左右為難。
最後談的這位婦女是最令人擔心,也讓我回想到昨晚的閱讀,也思索著「情緒勒索」無所不在,
除了在工作時發生,生活上也不乏有此類或邊緣的人出現。
某個程度來說,情緒勒索也是一種控制他人的手段。
這種心理層面的控制手段、勒索行徑,被勒索者所受到的內心煎熬肯定不亞於直接的身體傷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