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家』的定義是什麼?社會在變遷,家的含意又是什麼,我們得重新省思。」


這週某天的外督會議中某位老師拋出的議題。


適逢這幾天面臨和「家人」、「家族」有關的事情,


讓我去思考:家對一個人的意義是什麼?


避風港還是?


小時課本上學到的資訊是:家是我們的避風港。


當我們在外受到任何傷害或委屈,家永遠會敞開大門迎接、擁抱、安慰我們,


使我們獲得保護、安全,得到心情上的抒解。


然而,對某些人而言卻未必如此,


有些人對於「家」是充滿恐懼、害怕、退卻、憤恨、衝突...,


這類的人即使感受如此,有的人選擇離開,有的人選擇繼續忍耐接受...,


那樣的「家」對他們而言已不是避風港,而是會讓人聞風喪膽的囚籠。


早期家庭暴力防治法尚未通過,就有很多受暴而無法獲得協助的人,法是不入家門的。


因為法令的通過實施,讓法得以入家門,這裡的「家庭」成員包含對象就有很多類,


甚至同居關係、同志關係亦納入保護對象。


從這裡看,家的型態就已不同以往了。


娘家?婆家?一家親?


隨著年齡增長,成熟男女走上紅毯那一端的開始,便出現了「婆家」、「娘家」,


從字面上的意思,感受到婚姻改變女人的生活很大,婆家、娘家都是以女人的角色去建構,


男人依舊在他的原生家庭中,也難怪常聽婆媳問題,很少聽到丈母娘、女婿之間的問題,


當女人步入婚姻,「娘家」對其意義也突顯出重要性。


在婆家受到委屈,女兒會回到「娘家」傾訴等尋求安慰、保護及支持,


這時,「娘家」就是出嫁女兒的靠山,


但傳統家庭中,父母依在,或許是女兒的靠山,或許是潑出去的水。


當兒子步入婚姻,別人家的女兒從其娘家到這個婆家來,這人家的女兒就叫媳婦。


如何看待媳婦與如何期待自己出嫁女兒被婆家好好對待,總是有不同的心態。


究竟娘家親還是婆家親,還是一家親呢?


情感連結


我們和家人情感的連結自臍帶就開始,即使各自成人步入婚姻,依然會存在的,


只不過,那情感會因為我們因生活差距而日漸轉淡,


反過頭看,父母兩鬢鬚白、蒼蒼漸衰,不如以往康健,


這時或許是子女正當努力拼經濟養家之時,或許已提早進入為人祖父母正含飴弄孫之時,


卻常聽到「我們兄弟姊妹都各自有家庭,各過各的....」,這是事實沒錯,


但反觀父母年邁需人關照時,也會聽到「沒辦法,兄弟都不在身邊,我是女兒能何耐...」,


或是「一年這麼多天,找個時間去看就好了....」.......


......


是否已進入了養兒無法防老的世代了。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社工與生活隨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