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快月底了,工作擠了一堆,不是我刻意delay,而是真的覺得今年的工作量"緊繃"了。


難得可以排個假,不逼自己休,還真挺難的。


好不容易週二晚上可以去上課,週三放了假自然會想去醫院看阿嬤,即使很想睡覺。。。


時間:12/19(三)


今天休一天,前一天與二姨商量後探視時段要錯開,


因為二姨週三一早要拜拜,所以決定她負責下午,我負責早上去看阿嬤。


畢竟二姨每天去兩次,真的太辛苦了,晚上還要幫忙煮飯給外公和三個表弟妹吃。


話說今兒一早,睡得比平時七點還晚一個小時起床,雖然仍很想繼續窩在被子裡,


但想到擔心錯過上午十點半的探視時間,還是得從溫暖的被窩裡爬出來。


本來以為一早阿母會去田裡,但是發現阿母和老爹沒去田裡工作,


於是乎我半帶玩笑又半帶嚴肅的口吻激勵阿母跟我一起去。


早上阿嬤的精神還好。不過阿嬤講什麼真的很難猜出來。


但是主治醫師(以甲醫師稱之)有來看,並用「台語」說阿嬤的病情;


甲醫師以台語說:阿嬤現在算穩定,不過管子可能拔不掉了。


講完就走。。。。


我心想這甲醫師好殘忍啊,雖然管子是可能拔不掉,


他居然用阿嬤只聽得懂的台語講他的現況。


我看阿嬤是有聽進去的,我問了他有沒有聽到醫生的話,他點頭,表情很落寞。


我再問:妳是不是聽得有點鬱卒。阿嬤點頭。


眼看我已經不知該怎麼解釋了或安慰阿嬤。


後來又來個呼吸照護的乙醫師,訴說阿嬤現在肺部的狀況。


乙醫師說:「阿嬤目前狀況算穩定,


只是目前還是得繼續把體重拉高,才有可能拔管子,體重有比較增加了。」


我又與乙醫師確認阿嬤的體重,仍在38左右。


乙醫師認為體重拉高些,然後才測試看看能否自主呼吸,這樣管子才拔得掉。


我把這消息轉成台語給阿嬤。阿嬤有聽進去,但表情仍是落寞。


後來阿母尿急自己先出去,我繼續留在阿嬤身邊且多待了十幾分鐘。


由於昨晚透過小阿姨拿佛像在阿嬤病床上方(貼在吊點滴的架子上),讓阿嬤可以觀想。


而後來我發現阿嬤很好奇對面那床阿公的情形,


我才瞭解阿嬤看到對床的樣子似乎有些害怕,我鼓勵阿嬤並告訴她每個人的情況不同。


並鼓勵她盡量放輕鬆,如果一個人的時候又睡不著,就想的觀世音菩薩或默唸。


再三叮嚀了,我才出去。


我心想一樣的病情,卻在不同醫師身上有著不同的說法,雖然不奇怪。


但一個聽起來有希望感,一個則沒有。


[反思:這讓我反觀助人者影響力,助人者的一言一語真的會撼動到受助者,甚至連家屬都會。]


中午我聯絡二姨,並提醒到兩個醫師的訊息,請二姨繼續提醒阿嬤。


晚上,我自己去看。小阿姨和兩個表妹都來了。


在醫院大門側邊有座極小的天后宮,每當去看阿嬤的前後,我經過都會合十向媽祖問候一下。


萱、菱表妹曾經看過我這樣做過,於是每次她們只要一來都會向媽祖祈求,


萱更主動地要去點香拜拜。


每次去每次都這樣虔誠地祈求。


[反思:連國一、小四的女孩都能這樣為自己的親人誠心祈求,而其他人呢。我自己看了,都覺得大受感動與慚愧呢!]


因為小阿姨有告訴阿嬤說我要帶萱、菱在週日去法鼓山祈福,阿嬤也同意喔。


我很感動這兩個小女孩願意去。


當然也增加我去的動力!而且有這個因緣可以接引人到總山,總是一件好事。


時間:12/20(四)


今兒早上上班,下午排休假除了是努力把假休完之外,也是要跟二姨錯開時間。


中午挺熱的,開了車在這種天氣裡,居然得吹冷氣。。。


由於早到約二十分鐘,只好先自我放鬆一下。


(因為最近眼睛很累、也很想睡覺;瞇了十幾分鐘覺得精神變來了耶。)


下午的阿嬤一直昏睡,因為聽說早上有發燒,剛問了護理師阿嬤是否仍在燒?


護理師說阿嬤已經退燒了,但因為藥效的關係,所以一直昏睡。


叫了好幾次,阿嬤仍睡得很沈,那我只好鬆開她的雙手並且幫她揉一揉、順點氣。


邊揉的時候,心裡邊默唱著觀音菩薩...。待了半小時就離開。


本來可以回家趕工作了,後來想到我明天的同事交換禮物,我的禮物還沒買勒@@


跑了兩個地方,終於買齊了,不過也多買了一點小東西給小表妹們當聖誕節禮物。


回到家已經接近五點了,好累。但還是把依禮物分別寫個小卡。


準備了四份,然後就在今天晚上看阿嬤時,順道拿給她們。


看見她們喜悅的表情就知道,這樣做是對的!


[反思:有時候孩子要的並不多,她們也是需要被關注到她們的努力且被知道她們的存在,一點點的回饋對她們來說,雖小但足以影響或感動到她們的「心」。]


ps.要來去準備我的研究結論了...今晚得挑燈夜戰了。(原來小杯咖啡不足以撐開我的眼皮了)


映雪,加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社工與生活隨記 的頭像
    J社工與生活隨記

    Jenny的那些社會工作與生活隨記

    J社工與生活隨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