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是大年初六,一般的公司行號,已經開工上班了。


距離我的開工日還有三天,為了彌補一些之前未完成的工作(看記錄),


今天就決定要「進辦公室」惡補一下。


獨自一人開著音樂,然後將一大箱的紀錄及抽屜的紀錄搬進會議室,


用著那大大的桌子,然後開始校閱紀錄。


為了瞭解自己看記錄的效率為何,同時也怕無聊,所以來個測量試驗。


第一個小時,我計算了自己能看大約三十件紀錄。


接著再測試第二個小時,還是大約在三十件左右。小憩一下,喝個咖啡。


然後繼續拼第三個小時,我發現還是大約三十件。


為了圓滿一百件,再利用約20分鐘,再看了十件左右。


所以,平均一份記錄需要兩分鐘左右。


不過,這個效率是在無人打擾且精神十足的情境之下。


四個小時裡,核完100件紀錄加統計,整體效率是每份記錄約四分鐘以內。


不過,令人小沮喪的事,抽屜是空的,但是那「一箱」還是滿的。


只好默默地再搬回我的座位。。。


躺在座位旁的不只這一箱,還有不知擺了多久的另一箱。


真是無底洞的感覺。。。下次再測量看看開案個案記錄的效率為何。


~~~


之所以在今日要加入測量試驗,


這個idea來自最近看的一本書「自慢」(作者:何飛鵬),


其中一篇裡作者提到其就學期間到郵局打工的例子,


他打工主要內容是將信件依區域分類,但這麼無聊的工作令其有打退堂鼓的念頭,


但作者擔心做不久就離開,會留下不好印象,因此他就開始在「工作中找樂趣」,


於是想到如何提高信件分類的效率。


作者從一分鐘測量可以分幾封信,然後一再試驗、反覆試驗。


後來變成郵局裡分類效率最佳的,還因此獲得郵局獎勵。


......


其實從這作者的例子中,除了他提到「工作中找樂趣」的概念之外,


如何提昇自己的工作效率也是要去『思考』的。


我們時常說「工作好多、做不完」等消極的反應,


但得反問自己,是否有好好「想想」「該如何做事更有效率」?


我想,工作不會有減少的時候,但人會因為疲累、惰性、不專業而降低自己的工作效率、效能。


若能好好花點時間來思考,或許效率就在不經意之間提高許多。


這算是初六的小小收穫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社工與生活隨記 的頭像
    J社工與生活隨記

    Jenny的那些社會工作與生活隨記

    J社工與生活隨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