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1日開啟了我的研究所生活!一個十年前的想望。
我覺得這是個很艱辛的日子,在上週元旦後寫的2016年年度回顧那篇文章後,
我覺得我需要透過這樣的書寫,為自己留下這些點滴珍藏。
紀錄過程中自己的變化,不論成功、失敗、挫折、喜悅...,
都是值得去紀錄的,因為這是我的生活,也是我的生命歷程。
我要來整理這一學期的學習生活,以及未來的日子。
所以,後續就以【研碩生活】為標,作為研究所系列的紀載!
選擇研究只在一念之間,一時的衝動下就報考了。
很多人都說帶著十年的經驗,一定能考上,沒什麼問題的。
每當重要決定或重大事情要去面對時,自我概念與自信心在此時,毫無隱藏。
剛剛仔細看我自己下的標題{【碩研生活】,
【碩】和【研】都是石頭邊,於是乎,我查了字典: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正本
【研】(動詞):
1、磨細、碾碎;
2、深入探究:《晉書.卷六九.戴若思傳》:「思理足以研幽,才鑒足以辯物。」。
【碩】(刑容詞):
1、大的、高大的。如:「碩大」、「碩德」。《詩經.魏風.碩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
2、學識淵博的。如:「碩士」、「碩彥」、「碩儒」。
3、美好的。《詩經.衛風.碩人》:「碩人其頎,衣錦褧衣。」
4、堅固的。漢.阮瑀〈為曹公作書與孫權〉:「忍絕王命,明棄碩交,實為佞人所構會也。」
查了之後,我又想到我的皈依法名:演琨的【琨】字,於是我又查字典啦:
1、似玉的美石。《說文解字.玉部》:「琨,石之美者。」漢.孔安國.傳:「瑤、琨皆美玉。」
唐.孔穎達.正義:「美石似玉者也。玉、石,其質相類,美惡別名也。」
2、玉佩。《文選.張衡.思玄賦》:「獻環琨與琛縭兮,申厥好以玄黃。」唐.李善.注:「琨,璧也。」
~~~~~~~~~~~~~~~~~~~~~~~~~~~~~~~~~~~~~~~~~~~~~~~~
簡言之,石頭需磨練方成美石。
人也是如此,本身的習性與有限的知識,唯有透過磨練和淬鍊方能突破自我。
這也不是要追求什麼成功,而是在這磨練過程,自我內在的一切醜陋與不堪都會顯現出來。
說到此,並不是我已經脫胎換骨,而是在這過程中,歷經將近一學期的課程,
我才有上面這幾句的感受。
【研碩生活】part1之我與社會福利理論
「辯證」、「思考」、「知識->思辨->愛與正義(改變)」
上面幾個概念是授課老師在這課程的第一堂課,當時我帶著新生之興奮且很想學習的心態坐在課堂上。
思辨這樣的期待,對我是考驗,不是我不思考,而是我的思考跟不上老師的授課步調。
一直到期中,我都很享受著每一堂課吸收到新資訊,和重新學習認識理論,
各流派的意識形態、社會主義、自由主義、保守主義、社會民主主義、新自由主義、新右派、第三條路、女性主義、綠色主義等。
尤其在社會主義,重新認識馬克思的觀點。
我一直覺得沉浸在直接服務上,多年來也會遇到瓶頸,
透過這次的課程,我深刻感受到,直接服務是執行中央的社會政策的第一線,但是在規劃社會福政策時背後會受到國家經濟的影響,
經濟又跟稅收有關,國家的經濟也跟著全球化等有關。
這樣的巨視思考是我以前不想去思考的,因為我總覺得有人會去處理這部份,而且也不是我的興趣。
這樣無關、無感的態度,讓我在學期後半段開始出現混亂、自我拉扯。
為什麼我一直無法對外有比較「專業性」的對話或倡議言論,因為我欠缺這樣的理論知識,更是欠缺這樣的巨視思考!
對我來說,這是個很大的警示!但是初期的我卻沒有感受到,只是覺得我想不到主題報告而感到十分焦慮,甚至想因此休學、重修。
我想,這是我的心理動力是想要逃避這個壓力和做為一個學生的責任。
心理也曾多次向菩薩懺悔,我跟您許願是為了學習知識運用在工作上,讓更多人受益,但是我現在卻想放棄。
我心裡有很多的懺悔、不知所措、驚慌,加上白天還得工作,晚上又陷入這種焦慮、不安的狀態。
~~~~這樣的心理掙扎至少歷經了一個多月,甚至連同事都相信我真要休學了。
接近報告的前一周,遇到一個善知識促成了我的報告主題;
授課老師正逢也在那一周來機構訪問,離開前告訴我就盡力讓這個報告過了就好。
我想這是一種鼓勵,不要輕易放棄談重修。
終於在元旦假期期間猛看主題相關文獻資料,終於.......1/4完成了口頭報告。
即使在社會上混了十幾年,再次面對老師要報告,還是會很緊張,尤其在老師的熟悉領域課堂上。
可能我是最後一個報告,加上報告完已經12點,老師心情也恢復一點了,所以建議就和緩很多。
這張雖然同學拍的不是我,但已經足以表明在台上正面對著老師的那種壓力。
(扣十分是老師戲謔說的,卻已經化解了整個緊張氣氛。)
下了課和同學到校園走走,我發現卸下重擔後稍能在美麗校園裡散步,同時也和同學聊天。
我發現這個同學很會傾聽,這堂課才認識,我卻能一直說我自己的狀態.........
我發現這學期,自己有很多的內在衝擊,我發現我自己對於政策毫無興趣,
尤其在老師提到上這門課要修好,因為未來你們(學生)可能是那個制定政策的人。
在那之後,我就思考我究竟是不是念錯了科系?這個問題一直在報告之前都是這樣覺得。
直到我真正去面對報告這件事才漸漸淡化這混亂感。
當眼前的渾沌滯留不散,內心隨之混淆、迷惘,看不見前面目標,也撥不開眼前的霾害。
如果不停下來,自我以為地向前走,是向前還是後退就不得而知。
我跟同學說,老師帶來很多不同的思維,原本我們生活中所認為應該的模式都受到衝擊,
就像老師課堂上的那部影片"The fever",中譯「熾熱心靈」。
這是講述一個資產階級在認識馬克思主義後,覺醒自己所擁有的與他人相關,反思自己生活存在真實性,
也檢視自己所擁有的資產世界,解構自己的原本模式,重新再建構新的自己。
看似枯燥,看完卻心裡感到很沉重。
上課期間遇到美國大選,老師也以此議題來跟大家討論,甚至又用一部片來看綠色主義。
片名"洪水來臨前",這是李奧納多拍攝關於氣候的紀錄片,
他訪問世界各國,看到資產主義國家到世界貧窮國家如何帶走自然資源而破壞自然,讓自然如何反撲而影響人類。
看了之後,
後來又再談論新自由主義的時候,老師又撥放一部"Requiem for the American Dream",中譯「美國夢輓歌」。
透過(左翼)學者Noam Chomsky大師的口述及相關的報導來描述,片中更有關於權力跟財富高度集中的十大原則。
種種的不同思維,衝擊著我,加上壓力驅使,我也混淆自己想要什麼?需要什麼了?
我坦承跟同學說,我都覺得自己快憂鬱了,甚至覺得很多時候不喜歡到有人的地方。
面對自己是最不容易的,尤其在那解構或重新建構的過程中,被拉扯、撕裂的痛苦與不安。
當時我走在校園裡,述說著這經歷,但是,我已經有種被療癒的感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