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猶記得幾約三年前吧,我跟辦事處的慰訪組師兄姐分享優勢觀點的課程上,我利用優點評量來寫下自己的四個想望(目標),記得包括考上社工師證照、35歲前參加自覺營..。當時其實還不知道自覺營真正的意義,只是約略知道出家體驗。然而今年回首,這些想望(目標)都依序達到了,心裡也覺得真不可思議。
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報名
雖然曾有過出家的念頭,但我並未非常積極、深入地去問問自己,也擔心自己無法適應環境,隨著滾滾紅塵事、煩惱事等,我也並未好好去探索自己內心深處要什麼。
隨著世俗,我覺得我需要有證照,於是2014年10月搬出去租房子住,為了讓自己專心讀書準備證照考試,也嘗試自己獨立些。然而目標比我預期來得早達成,接著隨自己的心和當時的助緣去報名了研究所,意外的被錄取。在準備研究所考試之前我就報名了生命自覺營,想說報名不一定會被錄取,因為還不清楚山上的錄取原則。結果考試期間,我收到錄取通知了,離出發前還有兩個多月,有師姐提醒我,要做功課,因為有的人被錄取,可能也會因為諸多因緣而無法順利成行。我感到慚愧,沒有認真做定課,因為我的重心還是在工作上。
後來,師姐留給我的一張字條,提醒我要『把握因緣』。每每在我快撐不住而有退心的時候,再看看這字條,於是拉了我一把。最接近出發前的一週,家人說老爸身體有些狀況,需進一步檢查才能知道下一步如何處理,我看到家裡沒特別落寞的氣氛,心想還是要堅持上山,雖然不知道是否營隊期間會有變化,至少我要把握當下的因緣。交代家人認識的師姐,也把師姊電話留給媽媽,如果有突發才知道如何找到我,這也讓我安心上山修行去!
報到日 2016/1/23
搭著山上準備的接駁車,從台北火車上北上到金山區,一路上和同行的瑾師姐(也是協談志工)聊天,很快就到達,在這凜冽的低溫中到達法鼓山總本山的禪堂前,因為下著雨,我看到一幕讓我感動到淚在眼眶裡打轉:男眾法師幫忙提車上所有行李下車、兩排的法師、行者們打著傘成了一個廊道讓我們這些學員走進禪堂內,為了不讓我們淋到雨。
報到齊整喜相逢,大雨大風來洗塵;
入營傘陣來送暖,入寮試衣換衣裝;
初堂正式入齋堂,祝福落髮新學員;
雲來課上介紹時,坦露來前覺有礙;
感恩因緣具足時,護佑祝福諸善友。
(演琨 筆)
2016/1/24 五點多 起板
入夜輾轉難入眠,心念清淨助放鬆;
雖一日後多昏沈,舊疾復發難消化;
初日至此實不易,心中妄念需扶正;
為身為心種善根,難忍能忍增潛能;
只為尋回真快樂,重返本來真面目。
(演琨 筆)
今日過午不食也,只因前晚胃翻騰;
寮友來前有發願,學習不食淨身心。 (演琨 筆)
2016/1/25 戒相
果通法師講授戒相,開頭就問你的心在哪?有沒有在這裡?法師的身儀口儀令人讚嘆,吾努力提振精神聆聽,為自己的昏沈深感慚愧不已。『生命的意義?』『生命對世界又有什麼意義?』法師拋出第二個問題,再次讓我震撼!
法師說,真正的幸福來自於『心』,需要透過幾個方法來達到真正的幸福:
建立正確的生活軌則,必須有透徹的生活次序。
擁有真正自由的精神層面
歲月無法浸染的清淨心靈
活在當下
法師一再提醒活在當下,你才會知道什麼該做、什麼該說。如果要說話,就要注意
"話要能讓人感受到: 1、令人產生信心 2、令人產生希望 3、令人產生安詳喜悅。"
慈悲法師授說戒,身儀淨人心,守戒心清淨,安定安人心,反愧己昏迷心。 (演琨 筆)
1/25 下午、晚上 演禮 常林法師
為了莊嚴正授典禮,營隊邀請常林法師擔任演禮講師,整個正授的流程、法會的唱腔、儀式等,法師說其實一個儀程越是隆重,越能莊嚴攝心。我可以深刻地受到這些細節而備受感動。當正授的維那師在演禮中有失誤,常林師嚴正要維那師跪香,那個震撼力更是撼動了我,一種感動,也是更加謹慎看待每個細節。
演禮儀程心至誠,心誠正授得戒體,至誠與佛相呼應,午演正授全程禮,
搭衣首次尚得宜,反而收衣大粗心,承演謙法師搭救,二次全演心太急,
搭衣不了反更慌,又蒙演謙法師救,致使心中增懺悔,整夜不安念聖號,
禮拜懺摩悔不已,入眠依念世尊名,但願安心於當下,莫因動作而失焦。 (演琨 筆)
1/26 上午 正授日
一早拜懺後隨即進入正授,雖然四點多的早課讓自己有所心理準備,然而前一天的演禮過程中有失誤(一次是搭不起來、一次是無法收衣),所以更加謹慎自己要安於當下,莫過於緊張(心理說不緊張,其實身體明顯是緊張的)。
三夜裡睡眠漸佳,一早安住於佛號,一心一意求順利,至誠懇切再拜懺,
正授來前再拜懺,心懷感恩懺悔心,一拜一拜求懺悔,隨聞觀想佛加持。
正授禮程真正順,感恩龍天護法神,來此四日見初雪,正授後立見正陽,
七如來前大合照,陽光正灑如打光,一切巧妙之因緣,讚嘆願大力無窮。 (演琨 筆)
心安身也安,一度誤以心安為身安,心身同安方安定。 (演琨 筆)
1/26 下午 梵唄與修行 常應法師
從出家因緣談到出家後的歷程,以生命故事的方式呈現法師與梵唄之間的關係,如在梵唄中實踐佛法,從發願、承擔、學習到奉獻,奉獻過程也在修行,覺醒生活,從執事中覺察到字心對執事的執著,因此辭掉執事就為捨貪執。法師也提供自己的經驗,在有障礙的時候都拜八十八佛來安定自己。
出家生活<->醒覺生活
常林法師也提到持咒「準提神咒(含偈子)」對於影響學佛有障礙的很有用,記得當時這樣說時很多都在動筆記下來,我也覺得自己非常之需要。
正授之後,總護法師常悅法師給大家每日拜佛或念佛的功課,帶組法師曾分享自己出家後生活,就提到法師們都有自己設定每天的定課。
備註:正授後就是出家人了,除了守戒,就是跟著出家人的作息,亦即明日起四點起板,依然十點安板。
1/27 上午 普請 果仁法師
果仁法師擅長台語,但現場很多海外菩薩聽不懂,所以法師兼用國語講課,法師出家二十多年,早期跟隨聖嚴獅父在農禪寺,法師分享到早期在農禪寺的出家生活,因為其負責過很多普請的工作,法師生動活潑的講授方式,雖然國語說得很本土味,但可以感覺到法師自己學佛後的自信與做事的哲學,常悅法師剛介紹法師時,就分享自己與法師共事的經驗,法師即使到法會中的突發狀況,不慌亂地立即改,做就對了的態度,讓常悅法師感受到那種臨危不亂的安定。果仁法師的課雖在早齋後,但全場笑聲不斷,睡意全消啊。
今日是大日子,總本山一年一度的圍爐(全球法師大多會相聚的日子)還有「禮祖」,向祖師大德、師父辭歲。帶組法師帶我們到國際會議廳時,所有自覺營的學員和義工菩薩都在這裡相聚圍爐,我心理一直澎湃著,有一股非常感動想流淚的感覺在醞釀著,可能因為覺得非常感恩有此因緣在此與眾多法師圍爐(雖然他們在四樓)。
圍爐後就是普請,第五小組為下行堂,主要是清洗各式樣的瓷器。我一直很喜歡山上在普請的部分,每個細節都很注重,有各自的程序,以及所需要的清潔用具都明顯有分類。出坡的時候,雖還是會無法身心一致,但那種氛圍真的很令人歡喜。
晚上小組的分享時刻,演因法師和演謙法師帶著我們這小組到大殿廊道,從禪堂到大殿中,(這是難得可以走出禪堂外的機會)法師邊走邊介紹山上的夜景。小組分享,同學菩薩對於兩位法師出家的因緣十分感興趣,演謙法師出家前是個小學老師,因為喜歡小朋友,但覺得小朋友升上國中之後就變得不一樣了,即使小學教育的再好,也會覺得無法長久幫助到小朋友,法師覺醒到宗教的力量,加上法師家裡的老菩薩希望演謙師不要結婚,一直期待其出家,每到山上總是向開山觀音(很多人都說非常靈驗)祈願演謙師順利出家,演謙師說當時並不想出家,只想考上正式老師。我想事實證明開山觀音果然很靈驗。
演因法師則是因為感受到求不得苦,加上因緣接觸到抄經,後來到山上作義工,參加自覺營而想到出家。演因師雖講得不多,但可以感受到出家後充滿法喜的快樂,其鬆緊自在的身儀讓我領受到法在其身的影響力,鬆如小組分享時的大笑開懷,緊如執掌法器時的威儀。聽著法師的分享,其實我心理也在醞釀著,助人工作是利益他人,出家也是利益他人,在家修與出家修,最終目的皆一樣,但出家修畢竟比較能專一,就如同有大堂學員分享,出家是全職,在家則是兼職。要兼職還是全職呢?反問多次,未得而之,也不知從何問起。
法師出家因緣殊勝行,發大願心回向諸眾生,發悲願與佛相應。反觀己,願小顧周圍,常覺得無法顧及諸多眾生,僅想到到局部人,慚愧之!(演琨 筆)
1/28 上午 佛法的生命觀與宇宙觀 下午 人生的選擇題 常寬法師
常寬法師曾擔任師父的侍者,法師以佛法角度來談佛教的生命觀,
生命的目的,是為了許願及還願,
生命的意義,是為了盡責與負責,
生命的價值,是為了感恩及奉獻。
法師也提到人生選擇議題,『「先覺察自己的願心」,別先考慮到環境的因素,以發願來做選擇,不去想未來會如何。選擇越單純,越容易成形。』確實,震撼到我,往往想到做什麼都考慮很多外在因素,而不是聆聽自己的心,以發願的方式來面對。
我們小組抽到「挑戰圈 vs 舒適圈」,每個人都提到自己都傾向於挑戰圈,這個題目真的讓我覺得很有意思,且抽得很妙。這幾年,我覺得自己也一直在這兩者之間遊蕩,如同一位學員菩薩說:就像一個階梯,當成功到挑戰區後一陣子,就會覺得是舒適圈,然後就會想再往上一層挑戰。我覺得自己如同此,雖然爬得很慢很慢。
看到大堂分享,其他組別的分享題目中有很多有趣的:
家人vs 師徒 聰明vs 智慧 隨緣 vs 隨便 剪髮 vs 落髮 佛學vs 學佛
懊悔vs 懺悔 放鬆vs 放空 孤身 vs 單僧 功利vs 功德 放下vs 放棄
1/29 出家心行 常乘法師
雖為第二次見到常乘法師,法師此次的分享中提到出家因緣,也提到自己皈依時的莫名感動,法師說曾問過聖嚴師父,師父說那股莫名感動是因為「善根在發酵」,是累世種下的善種子,此世發芽。不論是參加法會、禪坐都會有這種莫名感動;這句善根發酵已經完全解釋了自己過去多次在法會上的那股莫名升起痛哭流涕之感。
常乘法師現在禪堂執事,其表示禪修是最快速認識自己的方法。法師更分享自己想接引家人接觸佛法的經驗,其表示要接引家人親近佛法,要用團體的力量。透過團體氛圍來感化。這個方式我相信會,因為我自己剛接觸時也沒有這麼投入,是幾次後發現團體內的義工菩薩都很親切、自在、歡喜,讓我知道學佛不是因知道苦而更苦,而是因為知道苦而看清楚事實真相,不執著而充滿自在法喜。我也法師更提到創辦人聖嚴師父的精神:『自己用佛法』、『把佛法分享給人』、『契而不捨』。『失敗即是經驗,成功即是開始,過程即是目的,現在即是全部。』
這三句話在這一兩天裡時常聽到,早齋師父的開示也提到,確實我接觸的不錯的佛法經驗時,我大多是自己吸收,或是寫下心得,但是我很少分享給人知道,我知道「法佈施」也是很重要,但我總考慮太多,我相信「分享佛法」是需要練習的,講他人很容易,說自己確實有點障礙。法師提醒心要安定,才能與智慧相應。法師在上午課堂結束前用兩首歌跟大家結緣,第一次聽法師介紹歌曲,「三寶歌」、「讚僧詩」,而且法師要大家一起跟著唱,法師也跟著唱。聽著歌看著歌詞,覺得很有意境,感動流淚的感覺再次出現。
1/29 下午 僧命力 常乘法師邀請常順法師、常啟法師對談
三位常字輩法師坐定後,由演定法師擔任主持人,並由學員提出問題來請教法師。三位法師都很年輕,但出家時間也有十年前後,每個法師都各有其特色,回答提問的部分真的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藉由這樣的對談,更瞭解到某法師所提到的「學佛之人,可做到令人如沐春風。」即是身口意儀能令周遭的人感到安心。常啟法師提到自己出家後,有一次女眾老菩薩上山探望法師卻摔斷了腿,卻因此而留在山上住了兩年。出家法師其實都期待出家後,家人能上山探望,畢竟有上山的機會,就更有因緣可讓家人親近善知識。有很多學員會提到如果出家,但父母沒人照顧的議題;山上可以接受法師將父母帶上來,也歡迎上來擔任義工。當然即使在山上,法師有自己的功課、執事,住的地方本來就會不同,俗家父母也不見得能常見到。至少可以瞭解到師父在規劃僧團時設想周到。
1/30 高僧行誼 果慨法師
上課前,帶組法師一再提醒,今天要準時上課且要打起精神,因為今天的課非常精彩。我聽過彰化的師姐提過果慨法師很會說法,但真的沒有親自聽過現場的,還是會有點好奇。
果不其然,第一個小時內就可以感受到果慨法師的講課方式很吸引人聆聽。果慨法師先以自覺作為開頭,『生活提升即是覺』,並以「智者大師」做為本課堂的主角,法師除了講歷史,也提到與師父之間的互動,那真誠、活潑的方式,講得十分生動有趣,讓聽的人可以自己清楚想像畫面。
法師在下午的部分利用短片,然後將小組在拆成兩小組作討論分享,並以下圖作為討論的主軸(這跟之前我在精讀班三年級討論方式很像):過去(事實)、現在(發現)、未來(發展)。
第一支片是蔣勳與一位年輕人的訪問『蔣勳vs.電音三太子世代對話,敢夢敢做敢不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huwQqD-6fA
第二之片是「永不放棄」一位教練如何激勵球員突破潛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EyjdK0rJ94
在第一支片子的小組討論,我發現每個人想的都不同,我覺得這片子突顯的正是我的不足,『敢』就在眼前,卻駐足不前。然而再討論到第二支片子時,我卻產生矛盾之感,這兩個片子讓我體會到兩個不一樣的面向,卻有些衝突的地方。或許正是反映出我自己現在的矛盾和衝突點吧。
今天果慨法師的工作坊,讓我認識智者大師的故事,法師也提醒「生命要能突破現有格局,讓生命展現活力!」展現生命的活力!
待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