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臨時決定參加今天晚上的活動,


老實說即使現在結束了,我還不清楚今晚的活動名稱為何。


我只知道一群法鼓山的法師們在台中別苑打禪,


然後今晚有供僧的活動。



聖嚴法師在「明日的佛教」一書中提到:


從佛教立場說,七月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月份。在佛陀當時開始,每年夏天有三個月的雨安居,從四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五日為止。因為印度地處熱帶,在雨季中,蟲蟻遍野,雨水氾濫,出家人不便外出遊化,所以佛陀制定律法,利用這三個月時間,做一年之中定期的安居修行。


直至七月十五日這天,稱為「僧自恣日」,也就是散居於同一區域內的僧眾,共同集合在一起,做一次非常坦誠的檢討和報告。因為三個月中,大家都在精進的修行,有不少人因此悟道,證得聖果。其餘雖然沒有悟道,但身心也都是非常清淨、安寧、開朗、坦誠的,這是值得恭喜,也值得歡喜的事,所以又稱此日為「佛歡喜日」。而十方信徒,也利用大眾僧集合到會的這天,紛紛會合來供僧,因為供養初發心菩薩功德很大,供養剛剛修行完成的行者,功德也非常殊勝,而此時,連帶著發生了下邊的一樁佛事。


一般而言,出家人本身的生活所需,非常有限,來自供僧所得,未必全部用於日常生活。剩下的便可以當作道場建設、弘法工作的推廣以及救濟貧困等用途。所以,供僧等於間接推動了社會福利慈善事業,這和直接將金錢物質投之其間的方式比較,兩者雖然都能達到社會上有無相通、彼此互助的效果,而供僧能對於三寶產生恭敬之心,有見賢思齊的功能,有「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的力量,能鼓勵和策動大眾去追求佛法化世利人的理想,無形中產生了轉移風氣淨化人間的作用。所以,供僧既符合世間的需要,更能夠幫助完成佛法普度眾生的目標。


 


以往我不知道供僧有何意義,但多次聽人家說供僧有多好,


我起初沒特別的感受。


後來多接觸道場及瞭解供僧的意義之後,越發覺得供僧有其殊勝之處。


過程中寫了一張發願卡,我發願『努力精進,實踐心靈環保!阿彌陀佛。』


在寫這個願的時候,我是帶著慚愧的心,因為最近很不精進;


但聖嚴師父推動的心靈環保確實是我的精神良藥。


尤其,我的工作內容,常常會讓自己疲於奔命,忙碌之餘而心思混亂。


有時面對棘手或令人煩躁的人事務時,


若不能提起心力或提醒自己『正面解讀、逆向思考』,


則是會令自己陷入更負面思考的情境中而痛苦著。


 


今晚此行讓自己充了電力,雖然不知道能夠撐多久;


但是佛法無所不在,心中有佛法,生活中能運用佛法,自然可以時時充電。


 


另外,再分享今日在活動結束時,


從法師手中(隨機的喔)收到一份「御守」,


聽活動主持人說,這是法師們利用休息時間趕工寫出來的,


每個「御守」李都有一張法師們親手寫的「延命十句觀音經」,


每位法師在寫經之前,禮佛三拜,然後專心一意的抄寫此經,


完成後禮佛三拜再做迴向。


所以拿到這御守可是經過法師們真誠祝福、用心付出的真心來製作的喔!


上圖是今日共乘的菩薩拿到的,每個人都不一樣喔。


 


 


不過,我拿到這份御守的封面真的挺特別的,除了非常可愛的圖案之外,


還有一句「廣種福田」。


 



 


 


當時會心一笑時,有位師姐就點出我的內心想法。


「怎麼我抽到的法語都跟『福』有關」!


或許是巧合,或許這是我一直所需要努力的功課「廣種福田」。



但我也想到師父推動「心五四運動」中的「四福」:


 


四福─增進福祉的主張


知福;知福才能知足、知足才能常樂。


惜福:珍惜擁有、感恩圖報。


培福:享福非福、培福有福。


種福:成長自己、廣種福田、人人有福。


(參考網站:http://www.ddm.org.tw/page_view.aspx?siteid=&ver=&usid=&mnuid=1112&modid=63&mode=



 

這是提醒我,要自己能去看見、瞭解、進而珍惜自己有擁有的一切,即使短暫擁有,也是一種福氣。少欲知足,方能常樂。除此外,也要去感恩並去回報曾受過的恩惠,記得周遭的人都是培福的對象,不能盡享福報,不然福報終有盡時。更需以利他精神、態度來廣種福田。


「利他」這精神也是得時時提醒自己,畢竟身為助人工作者,這種精神還是得hold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社工與生活隨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