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許願池 最早出自羅馬。羅馬有無以記數的噴泉,這座幸福噴泉又稱為許願池, 

池中有一個巨大的海神騎在一輛由海馬所拉的兩輪馬車上,四周則環繞著神話中的諸神。

傳說當你許願時,必須背對著許願池,以右手持著錢幣,由左肩方向丟入池中,

每丟一個錢幣許一個願,共三次,但第一個願望必須是重回羅馬。

 

-----------------------------------------------------

今天不是要談歷史,依舊談我自己。

只是對話中閃過這個名詞-許願池,然後對應到近期的自己。

我在想,我們是否常把某些人事物當成許願池。

許個願,讓對方來滿足我們的願望,但事實上,許過的願有多少成真?

尤其把願望交給別人的時候。

當自己是年輕社工時,心中總期望著被肯定、被看見,

早期的自己,處在努力被看見;

當不被看見時,心裡會落有些失落,但還是告訴自己要繼續努力。

早期的自己,也容易因為被{指導}一些工作上的事情而挫折,

比如一份計畫書卻被改得到處都是修改文字,自己卻自責自己不用心,也感受到挫敗。

當自己漸漸羽翼豐厚時,漸漸被看見,加上服務上的回饋,那種專業的自我,漸漸長成一個型。

即使有期待被肯定,但多的是自我的肯定。就算再遇到挫折、被指責,也很快就過去。

早期的自己,不希望被淘汰,所以很努力,不論服務上或學習上。

當這個形象漸漸轉型到督導角色上時,我調整了將近一年。

工作仍要做,與同儕討論的事情依舊,但多了是要看紀錄、開會...等。

內容變多,更大的不同是承擔的肩上壓力。

甚至,也在不知不覺當中,成為別人的許願池。

位置、角色、立場、視野、壓力、負荷、價值感、成就感....其實也在這職務的轉變中有所不同。

有時會覺得做人好累,但想想這些可愛的案主(大部分都不可愛)被服務後的喜悅、蛻變,自己的心力又提升了一些。

又或是想到心中那個願,想要突破自己,於是告訴自己繼續支撐下去。

 

「距離」合宜,產生出一種美感,太遠則顯疏離,太近則又太多糾結。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要多近多遠,沒有標準尺度,只有心的量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社工與生活隨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